2024-12-17
海南,这片地处北纬19度的热带天堂,凭借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和广袤的土地,正迅速崛起为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沃土。然而,今年9月,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以超过17级的风力在海南文昌沿海登陆,成为建国以来最强秋台风之一。据媒体披露,部分企业在分布式光伏项目、设备和设施上遭受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但与此同时,距台风眼最小距离仅40公里的一道新能海南定安龙湖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台风过境后竟完好无损。在这场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一道新能柔性光伏支架以其强韧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成为行业焦点。
当地各处受损电站——来源于网络
在此背景下,近日,由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主办的“2024海上丝路新能源创新科技发展大会暨海上丝路新能源创新科技展”在海南海口隆重举行。应主办方特别邀请,一道新能应用技术部总经理何春涛先生在会上分享了一道新能柔性光伏支架在海南区域应用的成功经验,展示了公司全场景探索方案在应对极端天气和复杂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海南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也为行业探索抗台解决方案树立了新标杆。
以柔克刚
17级台风见证坚韧本色
海南定安龙湖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不仅是国能集团首个在海南的项目,同时也是海南省首个采用柔性光伏支架的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0MW,占地面积约1000余亩。项目全面采用一道新能自主研发的柔性光伏支架,并涵盖设计、施工及安装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融入渔光互补的先进理念,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推动渔业与光伏产业的深度融合。
项目创新选用桩-柱一体的双排柔性光伏支架设计。东西向利用四根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支撑光伏组件,南北向采用排间柔性稳定抗风系统,将阵列东西、南北连成整体,形成空间索网结构,有效控制组件平面外变形,并通过弹性变形耗能显著提升抵御风荷载的能力。
与传统刚性支架相比,一道新能柔性光伏支架在面对极端天气时表现出更高的安全储备。在研发过程中,一道新能柔性光伏支架成功通过TÜV南德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风洞试验,试验风速大于46m/s。台风“摩羯”过后,权威机构TÜV莱茵对该项目进行EL隐裂检测。结果显示,在一道新能柔性光伏支架的全方位支撑保护下,项目组件在外观和EL隐裂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卓越,一道新能柔性光伏支架以其坚韧可靠性能为光伏项目稳定收益保驾护航。
项目自建成以来已先后历经台风“泰利”、“小犬”等极端天气考验,今年9月更是直面17级超强台风“摩羯”洗礼,展现出卓越的产品稳定性与非凡的抗台风能力,成为当地光伏电站项目的标杆案例,也赢得了来自国能集团等多方业主的高度认可。
海光同行
引领漂浮术光伏新变革
海上光伏作为新兴的资源开发模式,具备天然的环境优势和长远的发展潜力。演讲环节,何春涛先生详细介绍了一道新能在海上漂浮式光伏领域的技术发展历程与实践成果。自2019年起,公司便率先布局海上光伏领域,通过建立多物理场跨尺度的分析方法,破解刚柔-流固耦合作用难题,提升漂浮系统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在浮管式光伏系统设计方面,一道新能通过详细建模、分析并进行多重海洋环境荷载评估,确保了系统在极端海况下的可靠性能。
一道新能还深入探索了“核光融合”“风光同场”“渔光互补”等创新应用场景。此外,一道新能积极探索海上离网系统的应用,将光伏发电与储能、海水淡化、制氢等技术相结合,构建自给自足、循环利用的能源生态系统。这一创新思路不仅为岛屿等偏远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还为未来的海洋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为光伏行业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一道新能推出了“生态之道”、“城市之道”和“水面之道”三大系列全场景解决方案,坚持用创新性和差异化的技术和产品赢得客户信赖。展望未来,一道新能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入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造更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技术路径,为全球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方向加速转型贡献力量。